业务咨询:13640787503
影院椅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明代家具的结构和设计(多图详解)

信息摘要:
明代家具走向中国古典家具巅峰的原因有很多,总体来说可以归结为两方面——“物”和“人”。物,指的是制作明代家具的原料和工具;人,指的是家具的设计者,制造者和使用者。大家约定俗成的明式家具,不全是,也不只是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家具...

明代家具走向中国古典家具巅峰的原因有很多,总体来说可以归结为两方面——“物”和“人”。

物,指的是制作明代家具的原料和工具;人,指的是家具的设计者,制造者和使用者。

大家约定俗成的明式家具,不全是,也不只是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家具。而是明朝中晚期和清朝初期,由硬木制成,运用榫卯结构,造型趋于简洁,注重整体比例,保留木材纹理,没有过多繁琐装饰的家具。

先从用料说起。因为明代初期对海运的开放,所以明代家具得以史无前例的大量使用海南黄花梨、印度小叶紫檀、鸡翅木、铁力木等硬木。

关于刨子的发明时间,目前尚无定论。有学者认为,在春秋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平木工具主要是锛和鐁,宋代有了平木铲,明代之后才有了比较成熟的刨。

工具发展和材料的升级,为当时的工匠创造了制造顶级家具的硬件条件。而明代家具之所以能成为我们今日所见之样貌,与文化的传承,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人们的心理有很大关系。

宋代是一个以文治天下的朝代,当时的士大夫阶级对国家具有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所以文人非常积极入世。到了元代,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文人学而优则仕的梦想化为泡影,生活状态也由积极入世迅速转变为消沉避世。同时,元代的领土扩张一直伴随着掠夺和毁灭,青壮年男子往往是军队屠杀的对象。但是,元代对工匠非常重视,不但创建了完善的工匠户籍管理制度,而且每下一城都会俘虏工匠为其所用。于是,有一大批走头无路的读书人“夹锯为生”,成了有文人审美情趣的木匠。

到了明代,统治阶级实行文化专制,文字狱和科举八股文让文人继续远离权利中心。被利益集团驱逐的士大夫阶级只能继续避世,并且更加寄情于书画山水。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修建园林、书斋的风气开始大规模兴起;另一方面,明代文人开始在书画上和现实生活中表示对宋代文人生活的向往。于是,宋画中线条纤细,造型简洁的家具流行于明代文人的聚居地,例如后来以苏作家具闻名于世的苏杭地区。

就这样,在明代那个时空中,汇集了最适宜制作家具的木材,兼备效果和效率的工具,审美水平合格的木匠,时间充裕且极具文人素养的消费者兼设计师。因此,明代中后期到清代初期无疑是中国古典家具的黄金时代。

明代家具独步历史不单是靠原料工艺,更是靠承前启后的设计。

明代家具的造型大量参考借鉴了宋画中劲瘦的家具造型。但是目前出土的宋代家具是这样的。

宋画中的家具是这样的。

根据等比例制造的宋代家具是这样的。

根据图中过于纤细、难以支撑人体重量的家具,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宋人在当时作画时普遍夸张了家具的造型结构以达到美观的目的。而出土的宋代文物家具对比明代家具还是有差距的。因此,明代家具可以说是宋代家具的升级版,是最接近宋画、最符合宋人审美情趣的家具。

而我以为,明代家具的最精粹之处,实际在于它与其他传统艺术形式的相互体现和印证。

下面我分享一些私货,大部分是师父和师兄的心得,我记忆不好,难免有错,恳请大家指正。

1.澄怀道观

相比需要上大漆的宋代家具,明代家具保留了木材原本的纹理。文人自古以来就把通过欣赏自然纹理来感悟万物之道作为审美的最高境界,所谓“澄怀道观”。

而明代家具将木材的纹理,甚至自然形态,都保留在家具上,充分满足了当时文人的审美需求。

黄花梨的纹理。

黄花梨的自然形态。

明代家具不但参考了宋画中家具造型,也更深层次的吸纳消化了传统绘画和书法中的艺术元素。

2.计白当黑

明代家具与清代家具比较明显的差别就是设计是否有“留白”。计白当黑是使书法的布局虚实结合的手段,大概可以理解成国画中的留白。这种虚实布局的节奏是书法和绘画创作者通过情感的变化、对外界的感知、经验的积累掌握的。

古代艺术家习惯通过大面积留白产生虚实相生的意境。

计白被运用到明式家具中,使家具的空间感被放大,产生一种空灵的感觉。

在家具束腰鼓腿构架的底足加一圈板条连接,也就是俗称的“托泥”,使得结构坚固和稳定。把下面这件家具看作建筑来说,地面是外空间,家具是内空间,托泥作为家具到地面的过渡空间,在建筑中被称为“灰空间”,也可以理解为西方绘画中的“负形”。托泥的运用,让这件家具的内部空间更为完整。

明代家具围合空间的腿足、壼门、牙板或马蹄多为曲线造型,增强了空间舒展流动的效果。腿足的弯度变化也带动了空间形态的变化,使得家具的留白极具艺术效果。

霸王枨是明代家具中的独特结构形式。为了增强桌子或长凳的牢固度,避免腿部因为出梢而不稳,在面板和角腿内角设置霸王枨,可以一方面拉住桌腿,另一方面托住桌面。而这种和桌面边缘呈45?斜角的结构也带来了复合空间的效果,即大空间里包裹有小空间。从不同角度去看桌子,各个小空间会在视觉上相互交叉,产生丰富的空间变化。

明代家具不像清代以后的家具那样做繁复的装饰,而是巧妙地通过调整结构和空间的排列,达到国画和书法中留白的效果。这种美雅致隽永,十分高级。

3.笔画意象

书法讲究“方圆对比,刚柔相济,笔断意连,粗细变化”。明代家具在这些方面也有所体现。

方圆对比

刚柔相济

笔断意连

粗线变化(鹅脖处)

疏密安排

线条的气韵

4.近取诸身

这里的近取诸身是指使用者以自己基于身体的感知去体验家具。

从尺度上来说,明式家具的整体造型沿袭了传统建筑的章法,基本是上窄下宽的侧脚做法,民间匠师称为“梢”或“挓”。这种做法保证了家具的稳定性,并产生端庄稳重之感,非常符合古典美学特征。

中国的古建筑经常采用侧脚和收分做法,表现为柱子下粗上细,柱子越往上越向内角倾斜。这种做法利用了反透视原理,具有矫正视觉的作用。虽然增加了建造的难度,但是换来的却是视觉上的舒适。以下图为例,建筑正立面总体上是水平伸展的矩形。因为立面尺寸下大上小的,所以产生了垂直方向上近大远小的透视感。这种处理方法会给观察者带来错觉,使视觉高度要高于实际高度。

家具中上窄下宽的侧脚做法与古建筑一脉相承,也利用了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以下图圈椅为例,椅子的侧脚是为了视觉上的稳定感,方腿内挖也是一样的道理(平视就较少做侧脚)。圈椅扶手靠背处离视线远,所以一般会特意加大中部的粗度,为了让这条弧线看上去保持流畅有力的视觉效果,让人在远距离观看椅子时椅圈保持一条粗细基本均匀的感觉,同时也能加强后背的荷载。

在明代匠人的匠心独运下,家具在不同的角度也会产生变化。下面这把圈椅十分典型,其中的管脚枨,步步高赶枨,腿部的一木连作这几个设计,一方面使圈椅更加稳固,另一方起到了装饰作用。从视觉效果来说,座面以上是圆形,座面以下是外圆内方,上下也有粗细变化。如果绕着椅子转动,视觉上会产生微妙的动态变化,类似于中国园林的移步换景。这就是家具的“四维变化”。

下图的条案正立面是一个横向长方形,侧立面是一个竖向长方形,所以腿部处理成椭圆形的,使正立面看到的是长直径一侧,侧立面看见的是短直径一侧。这样处理,使家具整体的比例更加协调。条案的横枨也做了精彩的处理,看上去是一个椭圆的形式,仔细观察后发现其实不然。横枨的界面是一个不完整的椭圆形,看上去是一个椭圆下部背截去了四分之一大小面积,底端保留的是一个横切面,这样以来,因为横枨的位置相对于人正常的视平线来说比较低,所以人所能看到的横枨的外轮廓线就停留在切割的部位外沿。虽然经过切割,但是横枨的感觉反而更粗了,给人的感觉更加坚实,同时也节省了木料。

而且许多人都有一种认知,包括实木明式家具座椅不舒服,其实不尽然,明式家具的圈椅扶手角度,靠背角度,坐高高度,腰撑位置都是经过一辈辈木匠总结验证而来的。举例软屉藤编的做法——家具成型后在座面处先用棕绳编织,棕绳上再编织一层藤,编藤时必须加水。成品如下图。

以上是明代家具的结构和设计。

咨询热线

136-4078-7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