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咨询:13640787503
影院椅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80后中国艺术家,在巴黎左岸打造灵感公寓

信息摘要:
谢磊在路易威登基金会的个展“Au-delà”开幕了。这是路易威登基金会首次为一位当代青年华人艺术家举办个展。面对“图像传播比任何时候都更快速更易变的时代,传统架上绘画的生命力在哪里?”这样的问题,谢磊给出了一种回答。借着这个难得的机会,DE...



谢磊在路易威登基金会的个展“Au-delà”开幕了。这是路易威登基金会首次为一位当代青年华人艺术家举办个展。面对“图像传播比任何时候都更快速更易变的时代,传统架上绘画的生命力在哪里?”这样的问题,谢磊给出了一种回答。


借着这个难得的机会,DECO也独家探访了谢磊在巴黎的居所,近距离了解他的艺术人生及对家的概念......





谢磊,画家,1983 年生于安徽淮南,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和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2016 年在巴黎获得视觉艺术博士学位。其作品被多家公共机构和私人收藏。





艺术家谢磊,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从煤城淮南到中央美术学院,是绘画带领着他一次次进入一个又一个美丽新世界。2006年,刚从美院毕业的他真正开始以绘画为事业。


但也是在那时,画家们面对着来自数字影像的挑战。这是一个图像传播比任何时候都更快速更易变的时代,人们不禁会质疑传统架上绘画的生命力在哪里呢?而谢磊的个展似乎给出了其中一种回答。展览上五件丰碑式的作品,近乎紧密地并置在一起。




油画《Me And I》是谢磊在2015年的一件作品,边上的挂毯是他2022年的《Encounter》(艺术家自藏版)。

在精美的灯具和家居用品之间,最吸引目光的还是墙上的橡木板上的油画《虚荣》,这是马丁·范·海姆斯凯克(Maarten van Heemskerck)的作品,他是一位荷兰肖像和宗教画家。




“这些画拓展了我对存在的反思,正如‘Au-delà’(法语,意为超越)这个标题所表明的那样,也呼应了德国艺术理论史学家阿比·瓦尔堡(Aby Warburg)对图像‘后生活’的研究,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图像的意义在不断转变。”他是这样构建这次展览的。



不得不说巴黎奥斯曼风格的公寓,有着它不可取代的气质,优雅低调,几件物品一放就把主人的个性色彩彰显出来。壁炉边上放置的是设计师Harry Bertoia的经典钻石扶手椅。展示架上摆放着谢磊的作品,中间的古典油画是17世纪巴洛克风格的作品,属于Bartolomé EstebanMurillo画派。墙上的画作来自德国当代画家NorbertSchwontkowski。壁炉上还有来自安徽的木雕和西班牙16世纪的雕塑作品。这些都是作者悉心收藏的。



谢磊如今的家是巴黎典型的奥斯曼风格公寓,就隐藏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圣日耳曼街区,这是这座城市中最有文化传统的街区。从家步行到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并不远,2006年他曾以学生身份进入这所法国知名的美术学府。“很幸运,家和学院不远,我每天可以步行穿过这座城市最美的街区,来到学校。”



对谢磊而言,和自然的联系是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家中一大一小的鸟笼里,分别住着一只鹦鹉和一只相思鸟,它们和窗前的绿植共同构成客厅里的重要风景。



谢磊喜欢早起,晨间时光大多待在家中,阅读也好,思考也好,就这样独处一直到十点左右。他形容自己生活特别简单,每天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工作室度过,但与此同时,他也试图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我总是想把生活空间和工作空间分开。在巴黎郊区的工作室是一个更有利于创作的身心空间。而在市区的家对我来说格外重要,这是很隐秘,很私人的所在,就像一个聚气的场所,一个精神空间,我可以在这里休息、聚集能量并思考未来的绘画。”



谢磊的作品收藏涉及范围很广,年代跨度很大,但可以看出是和他的阅读、研究、生活、创作、经历有着很大的联系。



相对于更早来到巴黎的艺术前辈们,谢磊最大的不同是对于不同文化保持着更加开放平等的态度,正如家中的收藏,可以是古是今,有东有西,他用自己的视角唤起它们之间的对话。在客厅的大窗户旁,他设置了一个小小的工作角落——一张达文波特维多利亚式古董书桌。书桌上面摆放了一座铜像,是17世纪安达卢西亚阿西西城的圣方济各。家里陪伴他的有一只鹦鹉和一只相思鸟,还有很多植物。


“我的工作室还有一个小花园,这些植物和小鸟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于内于外,它是一种自然和个人相关联的生活方式吧。”家里自然也陈列着谢磊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他的创作往往是从现实影像出发,可以是一段记忆、一件艺术作品的复制品、一张从互联网上收集的图像、又或是他拍的一张照片……




家里为数不多的家具都是设计经典。意大利Achille Castiglioni的灯具Frisbi,餐桌是Norman Forster的设计。墙上纸本是曾海文(T`ang Haywen)的作品,他是二战后留学并定居巴黎的中国画家群体中的一员。



但画作不是对现实的复制。艺术家随后的工作会对这个图像研究,进一步探索其本质、追本溯源,并实现多元的意义。谢磊是这样解释自己的创作过程的:“原始的图像被变换、变形、破坏、重建。这种可能持续几个月的反思,也促使我明确了画作的尺幅。随后想法落实到可以把控的画布上,但作画的过程中我也尝试放手,创造一些随机性,并把正确的意外保留下来。”



姥爷做的鸟笼,传递了谢磊家人对他的思念。

大画是谢磊2008年的作品。

在主人画作旁的五幅小画,有两位女性艺术家Sofia Mitsola和Miriam Cahn的作品。

墙上挂着肯尼亚的面具,天花板上飘着法国艺术家妮基·桑法勒(Saint Phalle)的限量版气球Edition Niki。



相对于家的话题,谢磊更愿意谈论他的作品。不过 , 在一次英国的展览中他还是表述了自己对“家”的独到见解:“在英语中,就像在许多西方语言中一样,家home和家人family是不同的词。


但在汉语中,home和family是同一个字——‘家’。这就说明这种联系的重要性。如果房子没有了人的居住,没有聚集着一个大家庭,那么房子就没有任何意义。其实过去在中国,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和孩子都居住在同一屋檐下。


中国文学中有许多小说,其中广义上的家庭日常生活都是与国家、时代交织在一起。其中最著名的是老舍的《四世同堂》这部文学作品,它追溯了日本侵略和占领期间一个家庭、一个家、一所房子的欢乐和痛苦。尽管我成长于不同的时代与文化背景下,但这种传统、这种文化根源对我来说很重要。”



谢磊有很好的法语表达能力,这也使得他可以在创作之余还能在法国美院授课。但在和他最亲近的空间里,保留的书籍,大多数还是中文的——他的母语。

看完这间色彩丰富的家,你最喜欢空间中的哪个角落?哪个设计元素?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监制 | Tango

摄影 | Sylvie Becquet

采访、文 | 赵安

编辑 | 李凌云 助理 | 汪源波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转载、投稿方式。


耗时4年,打造“背山望江好山水”的三代同堂别墅


从市中心到郊区,他在60㎡上海新家中重温“故乡”的岛

川煌推荐资讯

咨询热线

136-4078-7503